在炭火与时光之间,他们选择成为茶的“守魂人”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11-04 22:10:52 / 人气:

2025年10月15日,杭州临安区狮山公园忘忧茶庄内,一场体现儒家茶礼的拜师仪式正在举行。三位非遗大师——九曲红梅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楼龙肖、柘荣高山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水、桂花龙井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陈峥嵘,共同接收七位弟子。拜师仪式上,弟子们依次完成洗茶、注水、奉茶等传统茶艺流程,展现出茶文化的庄重典雅。全体参与者肃立致敬茶圣陆羽,表达对茶文化传统的尊崇与传承责任。
记者在现场对刘水师傅和他刚收的徒弟黄涛涛进行了专访。
拜师仪式现场刘水与黄涛涛合照
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了“传承人”
只见柘荣高山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刘水端坐师位,年轻的黄涛涛手捧拜师帖,躬身奉上。现场庄重肃穆,仿佛能听见茶脉跨越时光的搏动。
这一幕,恰是柘荣白茶传承的缩影。2022年11月,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在这涵盖4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宏大体系中,白茶制作技艺以其“近自然、复本真”的独特哲学占据重要一席。
福建宁德市柘荣县,地处“中国白茶核心产区”,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云雾,赋予了茶叶丰富的内含物质。其制作技艺遵循白茶最核心的“萎凋”与“干燥”两大步骤,讲究“看茶做茶,看天做茶”。技艺精髓在于通过精准控制日光与室内萎凋,让茶叶在自然失水过程中缓慢发酵,形成白茶特有的“毫香蜜韵”。而后续的炭焙慢炖,更是为了稳定茶性,激发深层次风味。这是一项与时间、气候、温度、湿度精准对话的艺术,全凭制茶人的经验。
刘水在制茶
在炭火与时光中守护茶魂
2023年,刘水在激烈评选中成为柘荣高山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。对他来说,传承的核心在于把握"变"与"不变"的分寸。
"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,这是不能动摇的底线。"问及对白茶技艺的核心坚守之道时,刘水语气坚定。他特别重视白茶制作的灵魂工序——"萎凋",以及那些濒临失传的手上绝活。
他至今难忘学艺时见识的“开筛”技术。“就是把茶叶放到筛上,手随便抖动一下,整个茶叶就会均匀散开。”他边说边起身示范,手腕轻颤,动作流畅如流水,“那个画面至今印在我脑海里。在机械化生产的今天,这种纯手工技艺更显珍贵。”为了掌握这项最能体现制茶人手上功夫的技艺,他花费大量时间反复练习,茶筛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。
即使在自动化设备普及的今天,他仍然认为制茶人的手感是不可替代的。但守护传统不等于固步自封。察觉到现代人饮食结构偏寒、运动量减少的体质变化,他适当地加重了“炭焙”工艺。炭火在他手中不再是简单的干燥工具,而是调和茶性与人体的媒介。在萎凋的“走水”环节,他也追求更精细的控制,以适应年轻人更敏锐的味觉。
自2008年埋下学茶的种子,2014年开始专业系统地学习,如今刘水已经是浙江农林大学客座教授、国家一级评茶师、一级制茶师以及制茶师高级考评员。
谈及这些年沉淀的成果,他提及一份特别的荣誉:“去年,我们的白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,作为馆藏产品。”这份荣誉源自一场中国茶叶博物馆面向全国六大茶类的征集比赛,他的茶样在全国白茶组中脱颖而出,荣获第一。“对我们任何一位制茶人而言,自己的作品能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,都是一份极大的肯定。”
以前学茶确实苦,回想这一路走来,“有时候我也问自己,是如何度过枯燥、漫长的学艺道路的?”刘水笑着说,“当你热爱一件事,所有的辛苦都成了幸福,也走到了现在。”
刘水在审评茶样
从迷茫到敬畏的修行路
时间倒回2017年,黄涛涛还是个对茶一无所知的门外汉。“师傅拿了十多款茶让我们辨别,我完全懵了。”她回忆起初见满桌茶样时的迷茫。
消除迷茫的途径就是理论学习,而理论之后就是严酷的实践。制茶中最难的“干燥”环节成了她的试炼场。“第一步干燥后,要准确判断是三五天后复烘,还是半个月后复烘,这些全凭经验,是最难掌握的。”黄涛涛坦言,攻克难关的方法朴素而艰辛——不断失败,不断学习。“自己不算是天赋型是徒弟中挨骂最多的。”
但比技艺更珍贵的,是师傅言传身教的为茶之道。“做茶如做人,一定要行得正,要专一,而不是投机取巧。”这句箴言让非遗传承超越了技术层面,升华为价值观的塑造。
一次难忘的经历让她真正懂得了敬畏。曾用学堂知识质疑老师傅的她,在实践后被现实“打脸”。“老师傅让我用自己的方式做,结果证明我完全错了。”这次教训驱使她深入云南茶山,与当地茶人同吃同住,在泥土与茶香中感受对自然的敬畏。
两代人的传承,从来不是单向灌输,而是在碰撞中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。黄涛涛看到了代际差异:“我们更关注外形和口感,师傅则注重专业和制作。”这种差异反而成了创新契机。
“师傅很愿意听取好的建议。”在他们的交流中,现代审美得以融入传统产品,而刘水则确保任何改变都不动摇白茶品质这一根本。这种良性互动,让柘荣白茶既保留小时候的味道,又披上时代的外衣。
刘水在上课
为拓宽传承之路,他们尝试用新式茶饮作为“敲门砖”。“传统茶对年轻人可能有些枯燥,”黄涛涛说,“我们用茶冰淇淋等新式茶饮引导他们入门。”这既是策略,更是胸怀。
回望那场拜师仪式,师父刘水赠给她亲手制作的茶样,将口传心授化为具象信物。而在她心中,另一件无形信物同样重要——那就是代表手工开筛技术的“茶筛”。
黄涛涛曾被老师傅“手随便抖动,茶叶均匀散开”的开筛绝活震撼,为此投入大量时间苦练这项白茶制作中最能体现手艺精神的技艺。
如今,这份执着正在传递。正如开筛让茶叶均匀散落,师徒二人正以各自方式,让非遗技艺在时代土壤中播撒。当拜师帖的承诺与茶筛的技艺完成交接,柘荣白茶的茶脉,便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中,奔流不息,通向未来。

现在致电 021-990098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